Sunday, September 22, 2013

新进职员

初入职场,难免会感到陌生,我想这也许是18年来第一次的工作经验(除了以往做过一天的婚礼宴席服务员赚过50令吉的外快)。还有些许常理上的忧虑,担心自己笨手笨脚粗心大意的性格会什么都不上手。

但公司的环境和谐得让人意想不到,职场里包含着谅解、包容、无私、耐心与鼓励。直接一杆打翻以往的朋友口中所说的职场险恶,人心难测的极端理论。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工作环境,我从未因为任何的失误而遭到批评和恶言,有的只是关心式的带领和提醒。我只能说,身边的同事们都很善良,很亲切。

这里采用的是保姆式师徒制,会有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带着新人,毫不保留无私教导直到他们独立,甚至更奢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也受过老师的恩惠,才有得现在的小成绩,而我底下现在也有一位新人,我用同样的无私,一切技术,理念,心态,做事,责任,毫不保留的贯彻。

我选择了史地组。基于我对这科目的信心(我中学时期是全校历史优异生),我相信我可以发挥。这科目给人刻板印象枯燥乏味,是一个闷呆了得直想放弃的科目。教历史的老师要费尽一切心思化腐朽为神奇,把生动的历史和知识描绘出来,还得具备些许的机警和幽默感,更少不了能言善道的口才和自信。至今回想,我没有选错岗位!

第一年,跟好多学生都有着距离的陌生,偶尔还会看他们在耳边窃窃私语议论着什么,心里很不自在。但混熟了发觉了他们的可爱,我很享受每一次教书时跟他们逗乐的时光。在第一年,我还教过跟我同年的学生,但他们还是很尊敬地叫我“老师”,并且循规蹈矩地跟着我的步伐去进步。如今回忆起来,以往第一年教书的不熟练但卖命,和好多班上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偶尔教人回味。


(当初教这群小瓜时他们才中一,现在已经中三即将为PMR奋战了)


(2011年11月第一次和他们碰面,那时候的他们刚考完PMR,正准备上中四的预备课程,时光飞逝,今年SPM后,他们就要各奔前程了)


 
(钟爱的几个小美女,3年来只有不断增进的感情,每年生日都会收到他们超有纪念价值的精心策划的惊喜礼物)

充实的第一年的五味瓶,里边拌着的就是他们的欢笑声,偶尔的严肃,偶尔的激励,偶尔的胡闹,这样丰富了内心的满足。觉得,最好的休闲就是享受工作。

那年SPM文凭发放的日子,虽说在前几个月的考试已经做足准备,但面对应征自己有多大能耐的一天还是有些许的期待和小紧张。9科A,有些许的满足和失落,身为炎黄子孙,华语竟然拿了个B,不敢相信!(我想可能是因为我只会写作的关系)

无论如何,我只告诉自己,这成绩已经过去,他只意味着5年中学生涯的实在感,除了偶尔回忆以外不重要了(事实上如果不提起我从那天起至今都没再看过自己的文凭一眼),现在的我更应该放眼未来,全力以赴去编写属于自己人生的起点,考取真正的人生成绩单。

Sunday, September 15, 2013

毕业后,我选择了半工读

随着最后一张试卷的落笔,考生们内心奔放的歇斯底里,离开校园生活的不舍和别离,我放弃踏足以前满怀想象的学院写意生活,选择了半工读。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航路和故事。

虽说那时见识不广,零人生历练,但面对人生的第一个起跑点,我慎重思考并作出不遗憾的抉择。不变的是对未来的理想蓝图满怀渴望和憧憬。只可说那时候下定决心的思路是绝对毫不犹豫并且清晰的。

刚毕业时,面对众多比起自己更有经验累积的亲友总会提供意见,当然对于初出茅庐,对校园以外的社会和生活懵懵懂懂的我更是逢人必问,巴不得想听完所有人给的意见。但抉择当前,我只选择听“看得到结果”的前人给的意见。

事实上,打从中二时期开始,我也随着时间的增长目睹补习学院规模慢慢的壮大,自己的导师(也是我现在的老师)在那时候的年龄是频有成就,所有的进步我都看在眼里,甚至对眼前这位授课的老师满怀期待和仰慕。

后来涉足半工读,多半是因为几年求学生涯累积下对这里的崇拜还有向往。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相信跟着前人披荆斩棘所留下的脚印,自己肯定也能走到同样的终点。我相信,当时办工桌前正说服我的这位领导,不是50,80,而是100%发自内心的相信

事实上,那时只持有SPM文凭的我坚信两个理念。

(一)成功的速度要比父母老去的速度来的快

我得跟时间竞赛,受过老师的教育,成功的速度,必须比父母老去的速度来的快。因为随着岁月的增长,你是在成长,但父母却慢慢走向负数。而事实上,相信这些年来我肯定有帮助他们减轻原有的负担。我不常在家,但这是我表达孝意的方式。打从中五毕业至今,我像是半个大人,我很少让爸妈在经济上为我担心,当然偶尔健康和整洁除外,在他们眼中,我依然是长不大的小孩。

(二)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并有所成绩

我立志在四年的大学生涯后,不只会有一张受教育认证的文凭,同时具备工作经验,态度,责任,理念,籍此会提高竞争力。当时我很明确了解,我希望能浓缩,要走捷径有时还得懂得承担与忍受,但我愿意去吃苦并对自己的抗压从不质疑。事实证明,公司开会教导的理念,平时的待人处事,授课时的演说技巧,上级一直很提倡的学习精神的确让我获益良多,目前也在努力学习进步当中。

3年前站在镜子前面对自己反思,至今我没有些许后悔,甚至是遗憾,而且还为自己的抉择深感自豪和荣耀,对自己的工作和领导给予的一切甚至感恩不尽。一切所谓的半工读“压力,不自由”言论的蜚语也丝毫不影响那番傲人的喜悦和满足感。

我并不会否决任何的决定,也并不是鼓吹半工读一定是好事,且它不一定适合很多人。许多学生来问我的意见,听了他们的规划或是分享,那时的我一定给予真诚的忠告,给予支持和鼓励,并且真心祝福。

Sunday, September 8, 2013

旧街场的声音

这天,咖啡厅内,坐满象征式穿着的年轻人,三五成群地围在小咖啡座那里款款而谈。这天的咖啡厅,百分之百比一整天下来更热闹,即使说高朋满座也不过分。这里像是“黑衣人”的统领地。每个星期六,来自不一样区域的老师们都会相约聚在一块互相学习,交流思想。
*通常的教师们都会穿着黑色外套

从我进入公司的那天起就鼓吹起的良好文化——交流(往外学),我可是至今都保持着的习惯。“问就是最好的解答”。自己一个人乱窜乱撞,慢慢摸索,还倒不如直接从别人的经验里学习。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嘛,几颗脑袋中会比一颗脑袋来的更有生产价值吧。
*公司在短时间内会变得如此大规模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大家遇到问题都很愿意把握机会学习,并且有经验的人也很愿意无私分享

我喜欢交流,更热爱分享,不如说我很享受在每一次的聊天谈话中。如果今天你问起我感兴趣的话题,我更是乐意毫不保留地把我所知道的无私分享给你,有时还会忘了时间般的滔滔不绝。

就像分苹果理论一样,你把自己的所有苹果平分给好友,到最后肯定会从你的无私得到不一样的水果作为报酬。每星期我在这里可是获益匪浅,不管在资讯或是领域上。

自远古时期,人类已经是群居的灵长类。我想人类生性并不喜欢离群索居,他们需要与同类分享梦想,分享喜悦和恐惧,互相依靠,互相支持。

每个星期六,如无意外你都会看到我坐在锡米山的旧街场咖啡厅里,娓娓而谈。有时甚至聊得起兴,咖啡厅里伴着的背景音乐都好似完全被抵掌而谈的气氛给盖过去,好多时候的确是这样。

如果有天你无意在周六的晚上经过锡米山的旧街场咖啡厅,同时听见好多把高谈阔论声,可别被里头的学习氛围和人潮给愣住,这是些虚心的老师们为了自我成长和进步而开始的“合法集会”。

如果那个时候你看见我,在我的面前坐了下来,并且主动和我问话,而我那时候没在凝神思考,我一定用真诚的言语告诉你所有我的想法和经验!并且分享得不亦乐乎!